| 
      1.  主要指標:   
      1.1.  K線 
      K線是由開盤價、最高價、最低價、收盤價所構成,也是記錄買方和賣方實戰的過程;如果收盤價高於開盤價就以「實體紅線」表示,收盤價低於開盤價則以「實體黑線」表示,最高價及最低價則以「影線」表示,高價拉回則留上影線,低價回升 
      則留下影線,因此這種多空實戰的記錄,就是來預測未來是多頭還是空頭的一種指標。 
      根據每支股票當日的開盤價,收盤價,最高價,最低價四項資料,可以將股價走勢圖畫成如下K線圖: 
     
      
        | 
        陽線 | 
        陰線 | 
        十字線 |  
        | 
        常以紅色、白色實體柱或黑框空心柱表示 | 
        常以綠色、黑色或藍色實體柱表示 | 
          |  
        | 
        股價強勢 | 
        股價弱勢 | 
        多空不明 |  
        | 
        收盤價高於開盤價 | 
        收盤價低於開盤價 | 
        收盤價等於開盤價 |  
        | 
        最高價等於收盤價時,無上影線。最低價等於開盤價時,無下影線
 | 
        最高價等於開盤價時,無上影線。最低價等於收盤價時,無下影線
 | 
        最高價等於開盤價時,無上影線。最低價等於開盤價時,無下影線
 |  
    
          
        
      
        
          | 
            
            
            
            若陽線出現在盤整或股價下跌趨勢末期時,代表股價可能會開始反轉向上 。 
            
            
            
            若陰線出現在盤整或股價上漲趨勢末期時,代表股價可能會開始反轉向下。 
            
            
            
            若陰線出現在盤整或股價上漲趨勢末期時,代表股價可能會開始反轉向下 
            
            
            
            出現極長下影線時,表示買方支撐力道強。 
            因此若此種K線出現在股價下跌趨勢末期時,再配合大成交量,表示股價可能反彈回升;若此種K線出現在股價上漲趨勢末期或高檔盤整期時,再配合大成交量,表示主力大戶可能盤中賣,盤尾拉,應注意賣出時機 
            。 
            
            
            出現極長上影線時,表示賣壓大。因此若此種K線出現在股價上漲趨勢末期時,再配合大成交量,表示股價可能一時難以突破,將陷入盤整,甚至回跌。
            
            
            
            十字線可視為反轉信號,若此種K線出現在股價高檔時,且次日收盤價低於當日收盤價,表示賣方力道較強,股價可能回跌﹔若此種K線出現在股價低檔時,且次日收盤價高於當日收盤價,表示買方力道較強,股價可能上揚
             
          
                 應用時的注意事項 : |  
        
      
      
      
      1.2.    
      
      
      收價線 
      連接每日之收盤價為線圖。 
      1.3.    美國線    
      顯示最高價,最低價以及收盤價。 
       
      公式:以連接高價與低價的垂直線為中心,在右邊顯示收盤價。 
      
      
      
      1.4.    
      
      
      桿形圖 
      顯示高價與低價的線為線圖。 
      公式:連接高價與低價的垂直線。 
      
      
      
      1.5.    
      
      
      累積價量圖 
        
          | 
          累積價量圖MN_AVOL |  
          | 
          概要 | 
          Y軸為交易價格, 
          X軸為該價格之交易量,以此價格區間為支撐線或壓力線,依此做為買賣策略 |  
          | 
          公式 | 
          1.水平桿的數量= (區間的最高價與最低價的差) / 
          n 
          以最高價或最低價為基準,加或除{(高價-低價)/n}值之後,計算區間。 |  
          | 
          2.水平桿的長度 
          –加上屬於各水平桿區的交易量之後,以最大的區間值為基準價。將基準價設定100,算出相對的長度。 |  
      
      
      
      1.6.    
      
      
      日平均圖 
        
          | 
          日平均圖 MN_BALANCE |  
          | 
          概要 | 
          本指標為在日本研究機構常用的指標,將股價的變動以轉換線等5個分析综合線圖,來預測未來股價的線。通常在完全自由競爭的市場上,對於指數或與指數有關的大型股等,可幫助預測指數的變化,但是對於小型股的解析不盡準確。 
          應用1:轉換線位於基準線的上方,為買進訊號。轉換線位於基準線的下方,為賣出訊號。雖然轉換線位於基準線下方,萬一基準線為上升趨勢,保留賣出。 
          應用2:基準線在股價上方,為壓力線。基準線在股價下方,為支撐線。當基準線維持上升趨勢時,後行SPAN使股價向上突破的話,轉強趨勢機率升高 
          應用3:SPAN不能使股價向上突破而再次下跌反轉,轉弱趨勢機率升高。 |  
          | 
          變數 | 
          n1:轉換期間 
          n2:基準期間 
          n3: 後行期間 
          n4: 先行期間1 
          n5: 先行期間2 |  
          | 
          公式 | 
          1)  轉換線 - 
          (包括當日的過去n1天之間的高价 + n1天之間的底價)/2 
          2)  基準線 - 
          (包括當日的過去n2天之間的高价 + n2天之間的底價)/2 
          3)  後行SPAN – 
          將當日的收盤價紀錄再包含當日的n3天過去的位置。 
          4)  先行SPAN1 - 
          (當日的轉換線+基準線)/2,記錄在包含當日的n4天未來的位置。 
          5)  先行SPAN2 - 
          (包括當日過去n5天之間的高價+底價)/2,紀錄再包含當日的n5天未來的位置。 |  
       1.7.    
      
      
      
      量等線 
        
          | 
          Equi volume - MN_EVOL |  
          | 
          概要 | 
          股價變化的焦點在交易量與股價,預測股票後勢行情。 
          在壓力線附近出現陽線的Power 
          Box,壓力線突破時,維持上升趨勢 
          在支撐線附近出現陰線的Power 
          Box,支撐線突破時,趨勢反轉下跌的機率較高 |  
          | 
          公式 | 
          將高價、低價、成交量表現於一個區塊(Box),將其連接起來。縱軸表示高價與低價,顯示當日股價的變動幅。橫軸是將當日交易水平能平準化的任意基本單位設定而分成的值來顯示。 |  
      
      
      
      1.8.    
      
      
      量燭線 
        
          | 
          Candle Volume - MN_CVOL |  
          | 
          概要 | 
          蠟蠋線和量等線的獨特混合線圖。 
          利用蠟蠋線的特點,顯示顏色、報價、高價、低價以及收盤價。 
          利用量等線的特點,以蠟蠋線的寬度顯示交易量。 |  
          | 
          公式 | 
          像畫蠟蠋線,畫開盤價、高價、低價以及收盤價。以各蠟蠋線的寬度來表示交易量。 |  
      
      
      
      1.9.    
      
      
      新三價線 
        
          | 
          MN_TRHEE |  
          | 
          概要 | 
          像OX圖,以解除時間概念的價格為基準的棒狀線圖。 
          應用:突破之前3條下跌線的上升線出現為買進訊號,突破之前3條上升線的下跌線為賣出訊號,當上升線與下跌線交叉而轉換出現不透明趨勢時,為觀望訊號。 |  
          | 
          公式 | 
          上升的股價反轉,並向下突破之前的3條上收線之後收盤時,變成下跌線。 
          相對地下跌的股價反轉,並向上突破之前的3條下跌線之後收盤時,變成上升線。 |  
      
      
      
      1.10.    OX圖 
        
          | 
          MN_PF |  
          | 
          概要 | 
          排除交易量和時間概念的線圖,只以價格上升與下跌為中心來分析趨勢所使用的線圖。 
          應用:買進訊號為突破轉高點的最初 X 
          標記,賣出訊號為突破轉低的最初 O 標記。 
          在類似的價格帶上X標計較多,表示壓力區間, 
          在類似的價格帶上O標計較多,表示支撐區間。 |  
          | 
          公式 | 
          所設定的空格轉換比率以上上升時,用紅色來標記,下跌時,用藍色標記。但要排除時間的概念,按照(價格變化幅/空格大小)來畫X 
          或 O |  
      
      
      
      1.11.    逆時鐘曲線 
        
          | 
          MN_CURVE |  
          | 
          概要 | 
          股價是與交易量有密切的關係來著眼,由於曲線的形成跟時鐘逆方向,故命名為逆時鐘曲線。本指標主要應用於中長期的買賣訊號。 |  
          | 
          公式 | 
          計算股價跟交易量的移動平均值(一般25天),橫軸為交易量,縱軸為股價,連接這些點後畫線圖。 |  
      
      
      
      1.12.    價量圖 
        
          | 
          MN_PV |  
          | 
          概要 | 
          標示累計交易量和股價的技術線圖。 |  
          | 
          公式 | 
          X軸為累計的交易量,縱軸為股價。 |  
      
      
      
      1.13.    Kagi 
        
          | 
          MN_KAGI |  
          | 
          概要 | 
          排除時間概念的價格線圖,按價格的變動幅度改變其方向,假如價格一直變動同一方向,垂直線也會一直擴大,價格的變動能把趨勢轉換時,會連續畫到新kagi線 |  
          | 
          公式 | 
          第一個畫的價格為開盤價,最初的kagi線是跟開盤價比較的當日收盤價 
          為畫連接線要比較之前的kagi線的低點跟高點,假如價格繼續在之前線上同一個方向走時,把線要畫到擴大,價格跟趨勢反轉的大小一樣往相反的方向來變動時,那時畫很短的水平線之後,在下一線把水平線重新畫往反對方向。但若價格沒有向轉換幅一樣的變動,不會畫新的線圖。 |  
      
      
      
      1.14.    Renko 
        
          | 
          MN_RENKO |  
          | 
          概要 | 
          本指標由日本最初研究指出, 
          故名字的來源即為日本語的Renko (區塊)。 
          基本的趨勢轉換是出現新的紅色區塊或藍色區塊的時間,當新的紅色區塊即是新上升趨勢開始訊號,新藍色區塊出現為新下跌趨勢開始訊號。 |  
          | 
          公式 | 
          將區塊的大小按照使用者的要求來設定最小變化幅,與前一天區塊的高價和低價比較之後,當日的收盤前比前一天區塊的高價以上上升時,為紅色區塊,當日的收盤價比前一天的區塊的低價以下下跌時,為藍色區塊。 |  
      
      
      
      1.15.    ZigZag 
        
          | 
          曲折線圖_ MN_ZIGZAG |  
          | 
          概要 | 
          設定轉換比率後,只要從之前的價格變動到轉換比率以上所畫的線圖。 
          將之前的高點往上突破時,用紅色標記,將之前低點往下突破時,用藍色標記。 
          紅線稱為陽線,藍線稱為陰線。 
          應用:陽線轉換後,在第一次拉回點為買進訊號,陰線轉換後,在第一次轉會點上為賣出訊號,若排除細微的上升與下跌後,分別表現在價格變動的主要趨勢,主要可有助於判斷支撐點與壓力點。 |  
          | 
          公式 | 
          主要從之前價格所設定的轉換比較以上變動時畫線。 |      
      
      
      
      2.    
      
      
      趨勢指標 
      
      
      
      2.1.    
      
      
      移動平均線 
        
          | 
          移動平均 MN_PMA |  
          | 
          概要 | 
          將股價順次算數平均,在某個時機判斷市場整個股價流動,預測之後股價變化。 |  
          | 
          公式 | 
          簡單移動平均 
          PMA(t) = [C(t) + C(t-1) + 
          C(t-2)….(C(n-1)] / n 
          加權移動平均 
          PMA(t) = [C(t)*n + 
          C(t-1)*(n-1)….+ C(n-2)*2+ (C(n-1)*1) / (n+n-1…+1) 
          指數移動平均 
          PMA(t) = K * C(t) + 
          (1-K)*PMA(t-1) 
          K = 2/(n+1) |  
      
      
      
      2.2.    
      
      
      網狀趨勢 
        
          | 
          網狀趨勢 MN_NET |  
          | 
          概要 | 
          將移動平均線從短的到長的順次擺在一個圖上。與單純所固定的變動比起來,更容易顯示出移動平均線的擴大與收斂等,因此能掌握現在股價的變動。一般設定數量的移動平均線的寬度變小時,可以設為趨勢轉換信號。 |  
          | 
          公式 | 
          畫n個移動平均線,將移動平均期間擺在一定寬度的中間。 
           |  
      
      
      
      2.3.    
      
      
      騰落指標 
        
          | 
          A/D Line(Accumulation/Distribution) |  
          | 
          概要 
            | 
          這是一種股價和交易量的變化而出現的指標。基於股價變動,隨著交易量愈多更加信賴股價的變動。 
          
          AD價預期上升的話,買進的勢力變強,AD價預期下跌的話,買進的勢力會被 
          分期。 
          
          AD的趨勢和股價的趨勢相互比較的話,出現Divergence時,股價會隨著AD的趨勢 
          方向而變動。 
          備注:高價和低價的情況下不會累計。 |  
          | 
          公式 | 
          ADLine = [(C – L) – (H – 
          C)/(H – L)  x 交易量的累計 |  
      
      
      
      2.4.    
      
      
      平均動向指標 
       
        
          | 
          ADX(Average Directional 
          movement index) |  
          | 
          概要 | 
          利用+DI和–DI 
          總合的差而統合市場趨勢所出現的單一指標。 
          簡單來說,ADX就是用來看市場趨勢,上升或下跌趨勢的指標。 |  
          | 
          變數 | 
          n : 移動平均期間 |  
          | 
          公式 
            | 
          p = H(t) – H(t-1) 
          m = L(t-1) – L(t) 
          PDM = (p > m)? p:0 
          MDM = (m > 0 && p < m)? 
          m:0 
          tr1 = |H(t) – L(t)| 
          tr2 = |H(t) – C(t-1)| 
          tr3 = |L(t) – C(t-1)| 
          TR = MAX(tr1, tr2, tr3)
           
          1.pDI 上升彈力: (MA(PDM, n) / 
          MA(TR, n)) x 100 
          2.mDI 下跌彈力: (MA(MDM, n) / 
          MA(TR, n)) x 100 
          dDI = |pDI - mDI| 
          sDI = pDI + mDI 
          DX  = (dDI / sDI) * 
          100 
          ADX = MA(DX, n, E) |  
      
      
      
      2.5.    
      
      
      順勢指標  
        
          | 
          CCI(Commodity Channel 
          Index) |  
          | 
          概要 
            | 
          平均股價和股價之間出現差值時所以使用指標,CCI價格高時表示現在的股價比平均股價高,價格低時,表示現在現在的股價比平均股價低。 
          以0線為基準,CCI向上超越的話,會出現強勢訊號,是買進的時機。向下跌破的話,是弱勢訊號 
          是賣出的時機。 
          CCI 通常代表在±100上下的價錢。因此 
          +100以上的情況下會出現超買的情況,-100以下的情況會出現超賣的情況。CCI價趨勢和股價趨勢比較的話出現Divergence時,代表股價隨著CCI價的趨勢而變動。 |  
          | 
          變數 | 
          n : 移動平均期間 |  
          | 
          公式 | 
          MPt : (H+L+C) / 3 
          MPMAt   : MA(MPt, 
          n) 
          MDt :Σ[|MPi - MPMAt|] / n 
          (i = t t-n+1) 
          CCI : (MPt – MPMAt) / 
          (0.015*MDt) * 100 |  
      
      
      
      2.6.    
      
      
      Demark 
        
          | 
          Demark |  
          | 
          概要 
            | 
          Demark 
          分析法是反映出對象分析,隨意的以當日的股價變動中最重要的價格來當作加權值。 
          本指標是以當日的股價流動會適度的反映出隔日的股價流動的技法。 |  
          | 
          公式 
            | 
          if (O(t-1) > C(t-1))        
          X = (H(t-1)+L(t-1)+C(t-1)+L(t-1)) / 2 
          else if (O(t-1) < C(t-1))   
          X = (H(t-1)+L(t-1)+C(t-1)+H(t-1)) / 2 
          else                        
          X = (H(t-1)+L(t-1)+C(t-1)+C(t-1)) / 2 
          DemarkHigh = X – L(t-1) 
          DemarkLow = X – H(t-1) |  
      
      
      
      2.7.    
      
      
      DMI動向指數 
        
          | 
          DMI(Directional Movement 
          Index) |  
          | 
          概要 
            | 
          本指標是用來告知現在市場動向為何的指標。 
          DI 
          是用來比喻實質性的上升幅度,-DI是用來比喻實質性的下跌幅度的意思。+DI和 –DI是一樣表示市場流動的平均狀態。 
          當+DI大於 –DI時 
          上升的彈力變大,當+DI小於 –DI時 就表示下跌彈性大。所以 +DI 向上超越 –DI時, 動向就是轉為上升趨勢時就是買進時機。 
          當+DI 向下超越 
          –DI時動向就是轉為下跌趨勢時就是賣出時機。 |  
          | 
          變數 | 
          n : 移動期間 |  
          | 
          公式 
            | 
          p = H(t) – H(t-1) 
          m = L(t-1) – L(t) 
          PDM = (p > m)? p:0 
          MDM = (m > 0 && p < m)? 
          m:0 
          tr1 = |H(t) – L(t)| 
          tr2 = |H(t) – C(t-1)| 
          tr3 = |L(t) – C(t-1)| 
          TR = MAX(tr1, tr2, tr3)
           
          1.pDI上升彈力: (MA(PDM, n) / 
          MA(TR, n)) x 100 
          2.mDI 下跌彈力: (MA(MDM, n) / 
          MA(TR, n)) x 100 |  
      
      
      
      2.8.    
      
      
      MACD 
        
          | 
          MACD(Moving Average 
          Convergence & Divergence) |  
          | 
          變數 
            | 
          n1:短期移動期間 
          n2:長期移動期間 
          n3:訊號期間 |  
          | 
          公式 
            | 
          MACD    = 
          MA(C, n1, E) - MA(C, n2, E) 
          Signal  = MA(MACD, 
          n3, E) 
          Oscillator = MACD - Signal |  
      
      
      
      2.9.    
      
      
      MACD OSC 
        
          | 
          MACD OScillator(Moving 
          Average Convergence & Divergence Oscillator) - MN_MACDOS |  
          | 
          概要 
            | 
          利用MACD與Signal線的差異,掌握Oscillator的變動而決定買賣的技術指標。 
          
          “0”線試長期移動平均和短期移動平均的差異達到最大的point,“0”線突破能利用在確認股價趨勢轉換的基準。 |  
          | 
          變數 
            | 
          n1:短期移動平均期間 
          n2:長期移動平均期間 
          n3: signal期間 |  
          | 
          公式 
            | 
          MACD= MA(C, n1, E) - MA(C, 
          n2, E) 
          Signal= MA(MACD, n3, E) 
          Oscillator = MACD – Signal |  
      
      
      
      2.10.   Parabolic 
        
          | 
          Parabolic |  
          | 
          變數 
            | 
          max : af的最大價 
          af : 增加價 |  
          | 
          公式 
            | 
          Parabolic = 整日的Parabolic 
          +加速變數 x (極端價格 - 整日的 Parabolic) 
          加速變數: 從0.02開始 
          每天增加0.02但以0. 2為上限。 
          極端價格: 
          動向進行的期間,股價向上超越SAR價或是向下超越,或產生新的Parabolic 
          SAR時 ,這時以動向的最高點或是最低點來代替。 |  
      
      
      
      2.11.   價格震盪指標 
        
          | 
          PMAO(Price Moving Average 
          Oscillator) |  
          | 
          變數 
            | 
          n1:短期移動平均期間 
          n2: 長期移動平均期間 |  
          | 
          公式 | 
          PMAO :{ [MA(C, n1) – MA(C, 
          n2)] / MA(C, n1) }  x 100 |  
      
      
      
      2.12.   RSI 
        
          | 
          RSI(Relative Strength 
          Index) |  
          | 
          公式 | 
          RS = n日間上升幅度的總合/ 
          n日間下跌幅度的總合 
          RSI=(n日間上升幅度的總合/n日間上升幅度的總合+ 
          n日間下跌幅度的總合) ) x 100  
          = 100 - 100 / (1 + RS) |  
      
      
      
      2.13.   TRIX 
        
          | 
          TRIX(Triple Exponentially 
          Smoothed Moving Acerage) |  
          | 
          變數 | 
          n: 移動平均期間 |  
          | 
          公式 
            | 
          T1 = MA(C, n, E) 
          T2 = MA(T1, n, E) 
          T3 = MA(T2, n, E) 
          TRIX = [ (T3(t) – T3(t-1)) 
          / T3(t-1) ] x 100 |  
      
      
      
      2.14.   Weighted 
      Close 
        
          | 
          WC(Weighted Close) |  
          | 
          公式 | 
          WC = (C x 2 + H + L ) / 4 |        
      
      
      
      3.    
       動能指標 
      
      
      
      3.1.    
      
      
      動量指標 
      
      
      
      3.2.    
      
      
      差異係數 
        
          | 
          Disparity |  
          | 
          概要 | 
          股價和移動平均線的差異度,將當日的股價分成百分率來標示差異度。 |  
          | 
          變數 | 
          n : 移動平均期間 |  
          | 
          公式 
            | 
          ( C / MA(C, n) ) *100 
           ** 
          預備差異度的差距太小,任意相乘100,再分成而顯示。 |  
      
      
      
      3.3.    
      
      
      AB比 
        
          | 
          AB Ratio |  
          | 
          概要 
            | 
          AB 
          Ratio是指以強弱對來了解股價波動,並掌握兩者之間的平衡變化,從而預測股價變化的指標。 |  
          | 
          變數 
               | 
          n1  : A-Ratio 設定日 
          n2  : B-Ratio 設定日 |  
          | 
          公式 | 
          A Ratio = SUM( (H(t) – O(t)), 
          n1)   / SUM( (O(t) – L(t)), n1 ) * 100 
          B Ratio = SUM( (H(t) – 
          C(t-1)), n2) / SUM( (C(t-1) – L(t)), n2 ) * 100 |  
      
      
      
      3.4.    
      
      
      Band Width 
        
          | 
          Band Width |  
          | 
          概要 
            | 
          基本上 Band 
          Width的數值過度的變大或變小,可以預測到趨勢變化。本指標有助於判斷未來趨勢變動的可能性,但對於趨勢的方向性並不提供任何資料。 |  
          | 
          變數 | 
          n :  移動平均期間 
          m :  乘數 |  
          | 
          公式 
            | 
          MLine = MA(C, n) 
          HLine = MLine + m * 
          STD(MLine, n)    
          LLine = MLine - m * 
          STD(MLine, n)  
          Band Width = [ (HLine – 
          LLine) / MLine ] * 10000 |  
      
      
      
      3.5.       
      
      
      
      Band %B 
        
          | 
          Band %B |  
          | 
          概要   | 
          本指標是從Bollinger 
          Band之所衍生出來的,常常可以看到插入Bollinger 
          Band 間隔的變動和signal(n日的移動平均價)。 %B是用來告知現在的股價,是在Bollinger 
          Band上面或下面。 |  
          | 
          變數   | n :
          移動平均期間 m :
          乘數 |  
          | 
          公式   | 
          MLine = MA(C, n) 
          HLine = MLine + m * STD(MLine, n)       
          LLine = MLine - m * STD(MLine, n)  
          Band %b = (C – HLine) / (HLine – LLine)  |  
      
      3.6    
      查金氏震盪指標 
        
          |  |  
          | 
          概要 
            | 
          為了彌補OBV不足的地方, Marc 
          Chaikin用CO來反映交易量與當日的總價和當日股價變動關係。 
          CO價的趨勢和股價趨勢相互比較,要是出現發散的話 
          那股價就會隨著Chaikin's Oscillator的價格趨勢而變動。 
          股價在60天移動平均上面時,指標在0線的下面轉為向上的趨勢的話就是買進的時機。 
          股價在60天移動平均下面時,指標在0線上轉為向下趨勢的話就是賣出的時機。 
          中長期趨勢是在上升趨勢的情況下,只採用買進訊號,下跌的趨勢的情況下只採用賣出訊號。 |  
          | 
          變數 
            | 
          n1 :短期移動期間 
          n2 :長期移動期間 |  
          | 
          公式 
            | 
          CAD = [ (C-L)-(H-C) / 
          (H-L) x V 累計 
          CO = MA(CAD, n1) – MA(CAD, 
          n2) |    
      
      3.7    
      查金氏變動指標 
        
          | 
          CV(Chaikin's Volatility) |  
          | 
          概要 
            | 
          市場在高點附近時,投資者的心理容易激動。因此變動性變大 
          ,市場內的漲跌也會隨之擴大 。 
          反之若是在谷底附近,就會反映抱著想要攤平的心理,可以看到變動性會急劇減少的特性,CV就是利用此種心理學,了解市場的狀況,有效地把握買賣心理。 |  
          | 
          變數 | 
          n : 移動平均期間 |  
          | 
          公式 
            | 
          HLma = MA(H-L, n, E) 
          CV = [[ HLma(t) – HLma(t-n) 
          ] / HLma(t-n) ] * 100 |  
      
      
      3.8.    簡易波動指標 
        
          | 
          EOM(Ease Of Movement) |  
          | 
          概要 | 
          EOM是顯示交易量和股價的相關關係的指標。 
          EOM是交易量較小的情況下,股價下跌時,顯是很低的數值 
          股價的變動幾乎沒有,或是有變動但交易量較多時,EOM會接近為0。 
          一般EOM從0往上突破時,就顯示買進訊號,往下突破時,就顯示賣出訊號。 |  
          | 
          變數 | 
          n : 移動平均期間 |  
          | 
          公式   | 
                  Val = ((H(t)+L(t))/2 - (H(t-1)+L(t-1))/2) / (V/(H(t)-L(t))) * 
          100 
                  EMV = MA(Val, n, E) |  
      
      
      3.9.    Fast 
      KD 
        
          | Fast Stochastics - MN_STOCHF |  
          | 
          概要 | 
          
          股價在上升趨勢時,收盤價會形成在最高價附近,在下跌趨勢時,收盤價會形成在最低價附近。 
          
          %K和%D顯示最近股價的變動幅跟當日收盤價的關係,利用%K和%D而預測股價的技法就是fast。因此出現訊號較快,變動較多。 |  
          | 
          變數 | 
          fast : n, m 
          slow : n, m, l |  
          | 
          公式 | 
          fast %K : [(當日收盤價
          – n天之間最低價) 
          / (n天之間最高價
          – n天之間的最低價)] 
          x 100 
          fast %D(= slow %K) : MA(fast %K, m) |  
      
      
      3.10.    
      LFI 
        
          | LFI |  
          | 
          公式   | val 
          = C - O if 
          (val > 0)        LFI(t) = LFI[t-1] + val x 3 
          else              LFI(t) = LFI[t-1] + val x 2 |  
      
      
      3.11.     Mass 
      Index 
        
          | 
          MI(Mass Index) |  
          | 
          變數 
            | 
          n : (9) 指數移動平均期間 
          m : (20) 累計期間 |  
          | 
          公式 
            | 
          (1) Range = H - L 
          (2) MA1 = MA(Range, n, E) 
          (3) MA2 = MA(EMA1, n, E) 
          (4) Mass = MA1 / MA2 
          (5) MI = SUM(Mass, m) |  
      
      
      3.12.     淨變化震盪指標 
        
          | 
          NCO(Net Change Oscillator) |  
          | 
          公式 | 
          C(t) – C(t-n) |  
      
      
      3.13.      
      On Balance Price 
        
          | 
          OBP(On Balance Price) - 
          MN_OBP |  
          | 
          概要 | 
          股價上升時,加1,股價下跌時,股價下跌時,加-1的指標。 |  
          | 
          公式 | 
              (1) C(t) > C(t-1) val = 
          1 
              (2) C(t) < C(t-1) val = 
          -1 
              (3) C(t) > C(t-1) val = 
          0 
              OBP = val的累積總計 |  
      
      
      3.14.     
      價格變速率 
        
          | 
          PROC(Price Rate Of Change) |  
          | 
          公式 | 
          [(C(t) – C(t-n)) / C(t-n)] 
          * 100 |  
      
      
      3.15.      
      Slow KD 
        
          | 
          Slow Stochastics – 
          MN_STOCHS |  
          | 
          概要 | 
          股價在上升趨勢時,收盤價會形成在最高價附近 
          股價在下跌趨勢時,收盤價會形成在最低價附近。 
          
          %K和%D顯示最近股價的變動幅跟當日收盤價的關係,利用%K和%D而預測股價的技法就是slow。 
          比fsat較緩慢, 
          因此一般使用slow。 
          本技術指標之slow KD,即為台股市場通稱之KD。 |  
          | 
          變數 | 
          fast : n, m 
          slow : n, m, l |  
          | 
          公式 | 
          fast %K : [(當日收盤價 – 
          n天之間的最低價) / (n天之間的最高價 – n天之間的最低價)] x 100 
          fast %D(= slow %K) : 
          MA(fast %K, m) |  
      
      
      3.16.       
      SONAR 
        
          | SonaR |  
          | 
          變數 | 
          n1 : 移動平均期間 |  
          | 
          公式 | 
          SonaR = [(MA(C, n1, E)(t) 
          – MA(C, n1, E)(t-1)) / MA(C, n1, E)(t-1)] x 100 |  
      
      
      3.17.      
      威廉指標  
        
          | William %R |  
          | 
          變數 | 
          n |  
          | 
          公式 | 
          
          [(最近n日最高價-當日收盤價)/(最近n日最高價-最近n日最低價)]*(-100) |        
      
      
      4.   
      量能指標 
      
      
      4.1.    成交金額 
        
          | 
          
      移動平均金額 MN_VMA) |  
          | 
          概要 | 
          在成交金額比股價先行的一般假設下,把一定期間的成交金額的平均值連接之後,算出股價趨勢線的分析方法之一。 |  
          | 
          公式 | 
          簡單移動平均 
          AMA(t) = [A(t) + A(t-1) + 
          A(t-2)….(A(n-1)] / n 
          加權移動平均 
          AMA(t) = [A(t)*n + 
          A(t-1)*(n-1)….+ A(n-2)*2+ (A(n-1)*1) / (n+n-1…+1) 
          指數移動平均 
          AMA(t) = K * A(t) + 
          (1-K)*AMA(t-1) 
          K = 2/(n+1) |  
      
      
      4.2.     
      
      
      成交量 
        
          | 
          
      
      成交量(移動平均量 MN_VMA) |  
          | 
          概要 | 
          在交易量比股價先行的一般假設下,把一定期間的交易量的平均值值連接之後,算出股價趨勢線的分析方法之一。 |  
          | 
          公式 | 
          簡單移動平均 
          VMA(t) = [V(t) + V(t-1) + 
          V(t-2)….(V(n-1)] / n 
          加權移動平均 
          VMA(t) = [V(t)*n + 
          V(t-1)*(n-1)….+ V(n-2)*2+ (V(n-1)*1) / (n+n-1…+1) 
          指數移動平均 
          VMA(t) = K * V(t) + 
          (1-K)*VMA(t-1) 
          K = 2/(n+1) |  
      
      
      4.3.  
         
      
      
      週轉率 
        
          | 
          MFI(Money Flow Index) - 
          MN_MFI |  
          | 
          概要 | 
          
          計算該檔股票資金的流入與流出,以預測股價的趨勢或是來掌握股價是否過熱或是停滯程度的指標。 
          應用:一般在70-80以上就設定為買進訊號,20-30以下就設定為賣出訊號。 |  
          | 
          公式  
           | 
          TP(Typical Price) = (H+L+C) 
          / 3 
          Money Flow = TP * V 
          PositiveMoneyFlow : TP(t) > 
          TP(t-1) 时,MoneyFlow的總計 
          NegativeMoneyFlow : TP(t) < 
          TP(t-1) 时,MoneyFlow的總計 
          Money Ratio : 
          PositiveMoneyFlow / NegativeMoneyFlow 
          Money Flow Index = 100 - 
          100 / (1 + MoneyRatio) |  
      
      
      4.4.     
      量能潮 
        
          | 
          OBV(On Balance Volume) |  
          | 
          概要 
            | 
          用來分析現在的股市是否為買進階段,還是為分散階段,特別是股市沒有太大變化時,停滯狀態出現時,用來預測股價趨勢的指標。 
          股價持續下跌,而OBV有放慢的情況,可以預測到股價早晚會上升。 
          股價持續上升,而OBV有放慢的情況,可以預測到股價早晚會下跌。 
          股價緩步而行時,OBV線的高點持續上升的情況,可以預測到股價早晚會上升。 
          OBV線的高點持續下跌時可以預測到股價早晚會下跌。 |  
          | 
          公式 | 
          股價上漲日的交易量累計
          -
          股價下跌日的交易量累計。 |  
      
      
      4.5.    成交量震盪指標 
        
          | VMAO(Volume Moving Average 
          Oscillator) |  
          | 變數 | n1: 
          短期移動平均期間 n2: 
          長期移動平均期間 |  
          | 公式 | VMAO :{ [MA(V, n1) – MA(V, 
          n2)] / MA(V, n1) }  x 100 |  
      
      
      4.6.     
      量強弱指標 
        
          | VR(Volume Ratio) |  
          | 變數   | n |  
          | 公式   | VR = [ (n日期間股價上漲日的交易量總和 
          + 平盤交易量總和 
          x 0.5)/ (n日期間股價下跌日的交易量總和 
          +平盤交易量總和 
          x 0.5) ] x 100 |  
      
      
      4.7.     
      成交變速率 
        
          | VROC(Volume Rate Of Change) |  
          | 變數 | n |  
          | 公式 | [ (C(t) – V(t-n)) / V(t-n) ] x 
          100  |        
      
      
      5.   
      
      市場強度指標 
      
      
      5.1.     
      新心理線 
        
          | 新心理線 |  
          | 變數 | n |  
          | 公式   | ([n日間上漲日數 
          x (n日間上漲幅度/整體漲跌幅度) 
          - n日間下跌日數 
          x (n日間下跌幅度/整體漲跌幅度)] 
          / n ) x 100% |  
      
      
      5.2.     
      心理線 
        
          | 心理線 |  
          | 變數 | n |  
          | 公式 | 心理線 
          = ( n日間上升日數/n 
          ) * 100 |  
      
      
      5.3.    
      
      Average True Range 
        
          | 
          ATR(Average True Range) |  
          | 
          概要 | 
          本指標為用來觀察股價的變動性的指標。 |  
          | 
          變數 | 
          n :  移動平均期間 |  
          | 
          公式 
            | 
          n :  
          TR = Max(+DM, -DM, CL) 
          +DM = |H(t)-C(t-1)| 
          -DM = |L(t)-C(t-1)| 
          CL = |H(t)-L(t)| 
          ATR = MA(TR, n, S) |  
      
      
      5.4.     
      ELDER-RAY BEAR POWER 
        
          | ELDER-RAY BEAR POWER |  
          | 概要   | 本指標為利用移動平均線和盤中的高點,低點之間的差異,而決定進入/
          退出
          市場時機的指標。 當趨勢上升,BEAR 
          POWER的負值減少(走勢上升),為買進訊號。 |  
          | 變數 | n : 
          移動平均期間 |  
          | 公式 | L - MA(C, n, E) |  
      
      
      5.5.   
      
      ELDER-RAY BULL POWER 
       
        
          | 
          ELDER-RAY BULL POWER |  
          | 
          概要 
            | 
          本指標為是一種 利用移動平均線和盤中的高點,低點之間的差異,而決定進入/ 
          退出 市場時機的指標。 
          當趨勢下跌,BULL 
          POWER的正值下降,為賣出訊號。 |  
          | 
          變數 | 
          n : 移動平均期間 |  
          | 
          公式 | 
          H - MA(C, n, E) |  
      
      
      5.6.    
      
      Negative volume index 
        
          | 
          NVI(Negative Volume Index) 
          - MN_NVI |  
          | 
          概要 
            | 
          NVI的假設是,在交易量增加的交易日,為散戶參與;交易量減小當日,基金之類的法人資金為主要參與者。用其假設的結果來推論法人形態資金的流動。 |  
          | 
          公式 | 
          開始值是100 
              (1) V(t)< V(t-1) : 
          NVI(t) = NVI(t-1) + (C(t)-C(t-1)) / C(t-1) × 100 
              (2) V(t) ≧ V(t-1) : 
          NVI(t) = NVI(t-1) |  
      
      
      5.7.     
      Positive Volume Index  
        
          | 
          PVI(Positive Volume Index) |  
          | 
          公式 | 
          100 開始價 
          (1) V(t) >V(t-1) : PVI(t) = 
          PVI(t-1) + (C(t)-C(t-1)) / C(t-1) × 100 
          (2) V(t) ≦ V(t-1) : PVI(t) 
          = PVI(t-1) |  
      
      
      5.8.     
      SIGMA 
        
          | 
          SIGMA |  
          | 
          變數 | 
          n :  移動平均期間 |  
          | 
          公式 | 
          S = √( Σ(C – MA(C,n))² / (n 
          - 1) ) 
          SIGMA = ( (C – MA(C,n)) / S 
          ) x 100 |  
      
      
      5.9.     
      TR(True 
      Range) 
        
          | 
          TR(True Range) |  
          | 
          公式 
            | 
          TR = Max(+DM, -DM, CL) 
          +DM = |H(t)-C(t-1)| 
          -DM = |L(t)-C(t-1)| 
          CL = |H(t)-L(t)| |        
      
      
      6.   
      
      波段指標 
      
      6.1.    
      
      布林加通道 
        
          | 
          Bollinger Band - MN_BOLB |  
          | 
          概要 | 
          在基準線的上下有2條線,總共組成3條線。 
          Bollinger Band的上下界線為以移動平均值加減標準偏差計算而得。 
          
          在股價或指數的變動較大時,Bands的寬度會變寬,變動較小時,Bands的寬度會變窄的現象。 
          一般來說,上端的Bands是壓力線,下端Bands是支撐線。 |  
          | 
          變數 | 
          n :移動平均期間 
          m:乘數      
           |  
          | 
          公式 | 
          MLine = MA(C, n) 
              HLine = MLine + m * 
          STD(MLine, n)    
              LLine = MLine - m * 
          STD(MLine, n)  |  
      
      
      6.2.     
      Envelope 
        
          | 
          Envelope |  
          | 
          變數 
            | 
          n : 移動平均期間 
          k : (range value) 
          上/下限線的設定比率 |  
          | 
          公式 | 
          1 .Mat 趨勢中心線 : MA(C, n) 
          2 .Ubt 上限線    : Mat x (1 + 
          k) 
          3 .LBt 下限線    : Mat x (1 - 
          k) |  
      6.3.     
      
      Keltner Channel
       
        
          | KC(Keltner Channel) |  
          | 
          概要 | 
          通常以n天移動平均為中心,加減n天的平均高低價差,而組成的價格帶。 
          當股價突破上緣時,為買進訊號;股價跌破下緣,為賣出訊號。 |  
          | 
          變數 | 
          n : (10)移動平均期間 |  
          | 
          公式 
            | 
          (1) Center : MA((H+L+C)/3, 
          n, S) 
          (2) Upper Band : Center + 
          MA(H-L, n, S) 
          (3) Lower Band : Center - 
          MA(H-L, n, S) |  
      
      
      6.4.    
      
          
      Moving Average Channels 
        
          | 
          MAC(Moving Average 
          Channels) |  
          | 
          變數 | 
          n : (10) 移動期間 
          m : (0.02) 設定比率 |  
          | 
          公式 
            | 
          (1) MAC最上性: MA(H, n) × ( 1 
          + m)  
          (2) MAC 上線 : MA(H, n) 
          (3) MAC 下線 : MA(L, n)
           
          (4) MAC: 最下線 MA(L, n) × (1 
          - m) |  
      
      
      6.5.    
      
       樞紐線 
        
          | 
          Pivot |  
          | 
          概要 | 
          提示股價的支撐線與壓力線,組成Pivot 
          Point,第1條壓力線,第2條壓力線,第1檔支撐線,第2檔支撐線的5條線。 |  
          | 
          公式 | 
          P(Pivot Point) = (H(t-1) + 
          L(t-1) + C(t-1))/3 
              1次壓力= 2 x P – L(t-1) 
              2次壓力= P + H(t-1) – 
          L(t-1) 
              1次支撐= 2 x P – H(t-1) 
              2次支撐= P - H(t-1) – 
          L(t-1) |      |